全国服务热线:0871-65181159

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文化交流

全国服务热线

0871-65181159

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作者:文歌时间:2016-06-13 16:24:49 次浏览

信息摘要:

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云南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云南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

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

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

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

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

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

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

’议者遂息。

”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

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

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

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

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

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

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

……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云南民族文化特征的乡土性 自古云南地处闭塞,交通不便,即便有“蜀身毒道”、“茶马古道”这样联系外界的通道,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滇道之难,又远远超过蜀道。

因此造成了云南民族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放程度低,形成了云南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参差不齐。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人类社会发展经过的几种历史形态都有存在。

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加之自然资源又较为丰富,很容易形成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备的“隔离机制”。

这样,其文化形态都较少发生重大变革,决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但也正因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乡土性,造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独有的魅力。

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等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山山水水各见人间千秋的人文景观,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族歌舞资源。

云南人已经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云南映象》就是把展示、保护和开发云南民族歌舞资源融为一体的成功例证。

二是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

如鹤庆县新华村的金属手工艺品,剑川的木雕,大理、巍山彝族、白族的扎染,会泽生斑铜工艺,香格里拉尼西制陶,建水紫砂陶,镇沅黑陶,大理石制品等等。

三是民族服饰文化资源。

云南各民族在服饰上造型异彩纷呈,色彩缤纷艳丽,制作工艺多种多样。

乡土性和个性化给民族服饰提供了生存拓展的空间和土壤。

四是民族节庆文化资源。

傣族的“泼水节”, 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

这些都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和审美需求的载体。

五是民族饮食文化资源。

云南各民族的美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这也体现了云南民族传统餐饮文化和特色。

云南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再加上云南气候、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使云南成为一片世界少有的令人向往的神奇乐土。

要把云南建设成民族文化特色大省,云南民族文化的乡土性正是其木之本,水之源。

二、云南民族文化特征的边缘性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原因,云南从社会政治意义上处于边缘地区。

边缘性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少数民族有语言交流的问题,很多人不会普通话,而且他们的文化信仰、管理方法、技术,与汉族不同,和现代技术完全不一样。

因此对于内地的主流文化来说,云南民族文化就成了一种边缘文化。

民族文化特征,除内在的民族认同等心理特点之外,有两个被文化人类学家公认的可以外显的特征:民族语言和民族艺术。

二者被合称为民族文化母语。

正是这种母语文化,孕育着民族的精神,塑造着民族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得到空前繁荣,使人为之欣喜。

但大好形势下的某些不足之处,也确实让人担忧。

这里,我记述几件网上看到的事例。

其一:2002年,蒙自师专音乐系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该系出生于上世纪1982年前后的14名红河籍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中,会讲本民族语的6人,占42.86%;会用本民族语言演唱自家民歌的只有2人,占14.28%。

而60年代的少数民族学生,则全都会讲本民族语、会唱本民族民歌。

两者相比,40年间上述民族文化母语消失的年均速度,分别为1.42%和2.14%。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让其放任自流,那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2020年,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会讲本民族话的5 便不足20%;不用到2010年,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就很难找到会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本民族民歌的人。

这说明,单向的、换血式的教育,学生的民族特征必然会因文化母语的被置换而逐渐淡化。

其二,在一些民族地区,个别青年在外边学习或闯荡几年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民族文化落后、民歌难听,在家乡父老面前,宁肯洋洋得意地装做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城里人,而耻于公开自己的真实族别,羞于启齿自己的乡音歌调。

这说明,即使母语尚未完全丧失,若文化价值取向被误导,民族心理也会被扭曲而变态失衡。

因此,在看到云南民族文化的边缘性特征的同时,警惕各民族文化的彻底边缘化,保持云南民族文化这些独有的特色和传统。

不让所谓的“现代文明”抹灭了宝贵的文化传统,失去了民族的灵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云南民族文化特征的和容性 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毗连中南半岛,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

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从陆上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南亚的门户,是古代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链环。

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茶马古道”等都经由云南通往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云南文化的多元特点和包容性。

据历史文献记载,汉族文化与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历来颇为频繁,现今我们听到的纳西古乐和通海洞经音乐中,就不乏唐宋汉家音律。

在其它文化领域里,如耕作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

这里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是稻作文化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大小爨碑对汉字书法法度作了大胆突破,拾级而上的层层哈尼梯田更是将水田稻作移植到山坡的伟大创举;这里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成果骄人的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含珠蕴玉,神话及史诗弥补了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憾„„文化交流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云南民族文化特色就是在长期整合中,弃粗取精,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形成,从而达到包容合蓄的境界。

同时,也就是在长期的文化包容整合过程中,越来越强劲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能力。

地处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交汇点的云南,不但是亚洲各民族文化系统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最珍贵的共生宝库,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终催生出了今日洋洋大观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重而有力一笔亮彩。

云南旅游有哪些心得体会

云南的大理真的是名不虚传啊

丽江的玉龙雪山也不错,只是雪越来越少了。

云南的天空好梦幻,真的不愧于七彩云南的传说。

在大理古城墙外,看着不远处的苍山与洱海真的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如果你喜欢梯田,在云南你绝对可以一饱眼福啦~云南容纳了56个民族的人民,不同地区习俗都很不一样的。

在石林山脚下,跟着当地的少数民族一块起舞,感觉真的棒极了

还有那个寺庙里的三塔(还有水中倒影,加在一起是6个呢)。

其实来云南真的有种穿山越岭的感觉。

这里的普洱茶茉莉清香的蛮不错,花很多。

注:带帽子,擦防晒霜,那紫外线蛮强的,可能不习惯高原生活的人会有高原反应。

希望能帮到你。

作文云南少数民族的故事300字

今天,我们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

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宏伟的建筑,摩天大楼,不计其数。

街上的人们络绎不绝,形形色色。

漫长的绕城公路,会让你晕头转向。

车子行了10机分钟,也绕不出城。

  昆明的绿色植物,显然要比别的差,可是只要你一到昆明的民族村。

你就会发现,那里的千年大树,是昆明的绿色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去了“春城”的民族村。

  所谓民族村,就是指,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居住在里面。

他们分别在那里传扬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与风俗,让世界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在民族村的大门前,千年大树无非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千年大树下,是人们拍照留恋、乘凉的最佳地带。

千年大树枝叶茂盛,一片搭在另一片上面,没有一点缝隙。

它的藤蔓,更是粗壮的出奇。

它的藤蔓,有我的一只手指那么壮,可想而知,这藤蔓是经过多少年才形成了如此模样。

它的根部,几个我围起来,也保不住它。

站在千年大树下,就像站在一把无边的太阳伞一样,能遮风,能遮雨。

  一踏进民族村就感觉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人们穿着各族的衣裳,走在街道上,让人们得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具有民族特色

  民族村里的少数民族少说有20种,他们都居住在有着不同风格的宅院里,  在街道上行走时,你会发现一队高大的马群身上,都有一名女骑巡警。

马儿们高大,朴素,一溜身的棕色。

女骑巡们骑在马上面,显得格外潇洒。

马蹄声“滴答滴答”的响个不停。

就算是盲人,也听的出来马蹄声是多么的一致,马行走的是一模一样。

真是神奇

  哈哈,我们的运气可真好

今儿我们有碰上了昆明的米线节,可以免费品尝米线

我从小就是吃米粉长大的,不知道过桥米线是什么滋味,在家乡的味道不比当地的正宗,今天,我可要大饱口福

  看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线端了上来,看着晶莹莹粗壮的粉丝,我再忍不住了,拿起了筷子,先尝了一口,恩味道真是不错酸酸甜甜的

真好吃,口感很好,粉是又粗又滑,一个字“香”当地的部分少数民族喜欢与动物一起居住,便把自己心爱的朋友请出来,表演节目如:大象,孔雀……表演区里,动物们各显神勇,表演了不少的高难度动作,赢的了人们的欢呼声和掌声

人们也用真诚的心去感谢它们

学习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意义?

意义:

1、深化对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取长补短,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3、加深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促进社会和谐。

4、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在经济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习云南民族历史文化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加以分析拓展,加以历史、现实以及社会意义的概述,应该就行了)



 


【推荐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0001号